雜家
雜家朗读
雜家
- 词语读音zá jiā
- 词语注音ㄗㄚˊ ㄐㄧㄚ
- 繁体字形杂家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杂家 zájiā
(1) [the Eclectics, a school of thoughts flourishing in ancient China; miscellaneous scholars]∶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吕不韦为代表,融会各家学说,内容比较庞杂
(2) [sage]∶指知识广博,什么都懂一些的人
辞典解释
杂家zá jiāㄗㄚˊ ㄐㄧㄚ
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为九流之一,其学说杂汇各家。
《汉书.卷三○.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
英语 Miscellaneous School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whose leading advocate was Lü Buwei 呂不韋|吕不韦[Lu:3 Bu4 wei2]
法语 éclectique
网络解释
杂家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显庞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纪昀在《杂家类叙》中则认为「杂之广义,无所不包」。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指出:“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杂家的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 现代科学越来越细化,“杂家”这称号,现在基本上说的就是此人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
“雜家”的单字解释
- 拼音zá
- 部首隹
- 总笔画18画
- 统一码96DC
- 五笔YWWY
- 仓颉YDOG
- 郑码SOFN
- 四角00915
...
- 拼音jiā
- 部首宀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5BB6
- 五笔PEU|PGEU
- 仓颉JMSO
- 郑码WDGQ
- 四角30232
家jiāㄐㄧㄚˉ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