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朗读
三十六郡
- 词语读音sān shí liù jùn
- 词语注音ㄙㄢ ㄕˊ ㄌㄧㄨˋ ㄐㄩㄣˋ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网络解释
三十六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时六国并悉于秦,天下一统。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三十六郡”的单字解释
- 拼音shí
- 部首十
- 总笔画2画
- 统一码5341
- 五笔FGH
- 仓颉J
- 郑码ED
- 四角40000
十shíㄕˊ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
- 拼音sān
- 部首一
- 总笔画3画
- 统一码4E09
- 五笔DGGG
- 仓颉MMM
- 郑码CD
- 四角10101
三sānㄙㄢ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
- 拼音liù
- 部首八
- 总笔画4画
- 统一码516D
- 五笔UYGY
- 仓颉YC
- 郑码SOVV
- 四角00800
六liùㄌㄧㄡˋ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拼音jùn
- 部首阝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90E1
- 五笔VTKB
- 仓颉SRNL
- 郑码XMAY
- 四角17627
郡jùnㄐㄩㄣˋ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