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舍
吠舍朗读
吠舍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三等级。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阶层,他们承担税负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受压迫、被统治的阶级。
辞典解释
吠舍fèi shèㄈㄟˋ ㄕㄜˋ
商贾。为梵语vésa的音译。印度的四姓之一。此族积财巨亿,坐而出纳,故称为「吠舍」。也作「鞞舍」、「毘舍」、「吠奢」。
网络解释
吠舍
旧译“吠舍、吠奢、毗舍、毗奢”,新译“外夏”,意译作居士、田家、商贾。是印度四姓之第三阶级,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之一般平民阶级,属于普通雅利安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此时印度的社会财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掌握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吠舍”阶层手中。
“吠舍”的单字解释
- 拼音shě
- 部首舌
- 总笔画8画
- 统一码820D
- 五笔WFKF
- 仓颉OMJR
- 郑码ODMI
- 四角80604
舍shěㄕㄜˇ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 施舍:~...
- 拼音fèi
- 部首口
- 总笔画7画
- 统一码5420
- 五笔KDY
- 仓颉RIK
- 郑码JGS
- 四角63084
吠fèiㄈㄟˋ 狗叫:~叫。狂~。蜀犬~日(喻少见多怪)。 ...